第1篇:2023年冬至时节是几月几日
祭祖
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这天都会过节庆贺。南方沿海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习俗。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,家和万事兴。
吃烧腊与姜饭
广东人冬至吃烧腊与姜饭,冬至这天,大多数广东人都有“加菜”吃冬至肉的风俗。潮汕一带有“冬节丸,一食就过年”的民谚,俗称“添岁”。客家人认为,冬至时的水味最醇,所以,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。
吃年糕
杭州人冬至吃年糕,吃年糕从明末清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。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,冬至吃年糕,年年长高,图个吉利。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,羊肉是冬日可谓冬日滋补之首。湖南湖北一带,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饭。
吃冬至团(冬至丸)
在南方一些地区,则比较盛行吃冬至团(冬至丸),取其团圆的意思。每逢冬至清晨,各家各户磨糯米粉,并用糖、肉、莱、果、萝卜丝等做馅,包成冬至团,不但自家人吃,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。实际上,冬至吃汤圆,是我国的传统习俗,在江南更是普遍,民间也有“吃了汤圆大一岁”的说法。
吃饺子
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,每年冬至日,有吃饺子的习俗。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,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,包成像耳朵的样子,做成一种叫“驱寒娇耳汤”的药物,施舍给百姓吃。后来,每逢冬至,人们便模仿做着吃,形成了习俗。
数九九
民间把冬至又称作“交九”或“数九”,即从冬至这一天起,每隔九天作为一个“九”,共分成9个“九”,共九九八十一天,81天之后便进入春天。冬至之后数九九在全国各地都十分流行,各地的人们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、景物特征、农事物候及风俗习惯,编排出了各种数九九的谚语和顺口溜。
赠鞋帽
冬至时节,民间有赠送鞋子的习俗。在《中华古今》中有说:“汉有绣鸳鸯履,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。”随着时间的推移,赠鞋给舅姑的习俗逐渐演化为舅姑赠鞋帽给甥侄了。古时手工刺绣,送给女子的,鞋子刺绣多为花鸟,帽子多做成凤形;送给男子的,鞋子刺绣多是猛兽,帽子也多做虎行。
第2篇:2023年冬至时节是几月几日
吃饺子
相传医圣张仲景在长沙时,曾经看见白河两岸的乡亲们在大冬天衣不遮体,有不少人耳朵都被冻烂了。于是张仲景马上召集他的弟子们在南阳关搭起医棚,把羊肉、辣椒和姜、胡椒、茴香、皂角等一些驱寒药材一起放进锅里熬。熬好后捞出来打碎,再用面包成耳朵的形状下锅煮。张仲景管它叫“祛寒娇耳汤”。冬至那天,棚子周围挤满了人。张仲景和他的弟子们,给每人一碗祛寒汤、两个娇耳。说来也怪,人们喝了祛寒汤,吃了娇耳后,觉得双耳发热全身暖哄哄的。不到半个月耳朵就全好了。后来,人们便把这种食物称为“饺子”,还认为冬至这天吃了饺子整个冬天都不会受冻。
吃馄饨
相传汉朝的时候,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,匈奴部落中的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。百姓对其恨之入骨,于是在冬至这一天把肉馅包进面皮里,取“浑”与“屯”之音,称为“馄饨”,恨以食之,并求平息战乱,能过上太平日子。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,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便成习俗。其实,冬至这天吃馄饨古代最流行的是在北京地区。
第3篇:2023年冬至时节是几月几日
蚯蚓结: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,此时阳气虽已生长,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,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。
麇角解:糜与鹿同科,却阴阳不同,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,所以为阴,而冬至一阳生,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。
水泉动: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。
第4篇:2023年冬至时节是几月几日
2023年冬至是农历十一月初十,阳历12月22日11点27分09秒。
冬至又称短至、冬节、分岁、冬拜等。兼具自然和人文内涵。它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,也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。冬至是四季八节之一,算是大冬节。
第5篇:2023年冬至时节是几月几日
冬至的风俗有很多,包括祭祖、吃馄饨、吃甜丸、吃汤圆、吃狗肉、羊肉、饺子、荞麦面、九层糕等。
其中,祭祖是冬至期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,人们会在这一天前往祖先的墓地,献上鲜花、纸钱等物品,并祭拜祖先;吃馄饨和汤圆则是为了庆祝冬至的到来,馄饨代表着团圆,汤圆寓意着“团圆美满”;而吃狗肉和羊肉则是为了驱寒保暖,增强身体免疫力。